今天是: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一生钟情栽桃李,两袖清风育英才——记我院省级优秀教师尚振乾

发布日期:2017-12-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警院校园,很多同学都会热情地和一位衣着简朴,手提教案,步伐稳健而又行色匆匆的老教师打招呼,他就是人文教学部的省级优秀教师尚振乾教授。

尚老师出生在关中西部的一个土塬上。改革开放以后,当了几年农民的他通过不懈努力,在198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时光荏苒,转眼间,尚老师已经在学院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把青春和才智献给了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

海伦·凯勒说过:“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作为汉语教研室主任的他,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学到真本领。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立德树人,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学生们在他的语文课上,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文关怀。在应用写作课堂上,为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组织编写了《应用写作实训手册》,以便学生随时自学练习。同时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上在精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分组根据材料在黑板上练习,再由学生先行修改、评价,最后老师再作讲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写作过程直观性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让枯燥乏味的写作课堂充满生机,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尚老师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科研,可以说是警院的标杆。众所周知,大多数青年教师搞科研往往是迫于职称评审需要,个人没有积极性;同时受环境影响,往往要给出版社交一定的版面费。尚老师搞科研却是毫不功利,坚持不断钻研。他先后在核心期刊《语言科学》上发表《由语言接触形成的转注结构刍议》,在《汉字文化》上发表《六书假借应为早期汉字中的“形借”》,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上发表的《<国语·祭桓子穿井>辨释》被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编写教材4部,主持建设院级精品课程一门。虽然所发表的论文只有十几篇,但大都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被引用或转载。不但没有花钱发表过文章,而且每篇都会有一定的稿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写论文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厚重的黄土文化赋予尚老师质朴、勤勉的个性。30年来他潜心向学,不受世俗诱惑,既不羡慕比尔发财,也不羡慕他人升官。在生活花费上的尚老师是个节俭到有些吝啬的人,但在买书上却是个舍得花钱的人,尚老师绝不是警院最有钱的老师,但他绝对是警院藏书最多的人。尚老师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乐于提携后辈。但在学问上却是“固执己见”,绝不做好好先生。十几年前在我们汉语教研室的一次集体备课会上,尚老师和孙冠星、马朝东等几位教授为一个句法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7月15日,杨宗科院长代表学院与尚振乾教授进行退休前谈话。在杨院长问起他还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学院解决,同时对学院还有什么建议时,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困难,倒是建议学院要出台相关政策,在对外引进人才的同时,对自己培养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也能做到留人留心。

教学好,科研精,为人实。这是同事们对尚老师的一致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尚老师的付出也为他带来了省级优秀教师及多次院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尚老师今年就要告别他热爱的讲台了,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几代警院人严谨勤奋、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引导和激励我们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