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

发布日期:2023-12-18    作者:     来源:     点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06

作者: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审美意象思想是基础,也是灵魂。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审美意象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程。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的成果,又是纷繁复杂的审美形态的具体呈现。作为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意象体现着主体的创造精神。从先秦到清代,审美意象思想一直绵延不绝,逐渐系统化,从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尚象思维的传统,包含着主体对审美活动中的心与物关系的认知。从上古时代原初的“制器尚象”的取象方式到“感物动情”的心象生成,都表明审美意象思想是中国美学的研究中心,中国美学是一种意象本体美学。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以便使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第一,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研究,需要立足文献本身,包括历代早期经典阐释中审美意象思想的内容,重视运用中国古代的训诂和经学阐释等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它们加以阐释。诸如对《周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阐释,以及对言、象、意关系的递相阐述等都是审美意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涉及意象范畴本身,还包括相互联系的意象家族的相关范畴,如气象、兴象、象外之象和意境等范畴。我们需要在对原始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从中凝练出审美意象思想的独特性,突出审美意象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进而辩证地处理古代意象范畴文献的原始含义与美学学科要求之间的关系,体现“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统一,并在审美意象思想的具体阐释和拓展上适应当代美学学科的建设需要,适应当代审美实践包括艺术批评实践的需要。

  第二,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需要追源溯流,厘清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发展脉络,弄清楚它们在历代的继承与发展。从先秦时期审美意象思想的萌芽,到魏晋时期意象范畴的提出,再到唐宋时期意象内涵的丰富,以及明清时期意象范畴的广泛运用,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有一个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象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具有形上特征的范畴,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意象范畴,则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在历代的发展中,是随着思想的深化和各门类艺术实践的丰富,而与时俱进、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必须把它们放到历史、哲学和艺术的语境中进行还原,由此准确把握它们的精准含义及生成的历史背景,真正理解审美意象思想在历代艺术批评史中的运用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三,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研究,需要在继承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批判借鉴西方美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需要通过现代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成为当下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借鉴西方美学的理论形态加以整合。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意象思想的独特内涵,把它们推向世界,切实保障它作为人类宝贵遗产在世界美学中发挥作用,并得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学科建设,应推动审美意象思想走向世界,与西方美学对话、交流、互补,重视对西方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鉴,包括理论形态、论证方式等,从美学学科的角度对审美意象思想进行整理和阐发,并且重视中西美学相关内容的比较研究。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各类艺术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审美实践的心得虽然中西方有同有异,但是作为审美规律总结的思想,却有着相同和相通之处,这也是我们过去百年来借鉴西方古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基础。但是,我们也需要避免以西释中、求同弃异的比附研究,真正彰显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中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含蕴无穷、超越时空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第四,我们对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不仅需要进行形上的理论概括,还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审美意象,揭示出其中的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主体在意象创构活动中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自下而上地研究意象的身心特征,从实证的角度论证意象创构这一审美现象,为审美意象创构的心理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丰富内容,需要借助现代神经科学加以验证,进行科学的说明、修正和深化。在意象问题的研究上,神经美学研究把中国古代意象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以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为线索,建立实验模型,科学地把握意象创构过程中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方式与特点,尤其是意象创构过程中主体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从神经生物学等角度研究审美意象思想的共同生理和心理基础,为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数据,与自上而下的学理论证互补,实现文理学科研究的交叉融合。

  第五,中国古代意象思想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审美意象思想在当代的创新发展,突显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不只具有历史价值,不只是一块作为历史遗产的化石,更是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资源。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依托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思想的潜在系统,虽然不像西方学术那样更富于逻辑,但它具有独特的丰富性与系统性。因此,我们阐发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从学理上阐明意象在美学意义上的含义,更要揭示出它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价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和审美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的研究,需要面向当下的审美实践,需要艺术实践的印证。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既离不开中国哲学的理论基础,也离不开文学艺术中创作、欣赏与批评实践的土壤。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诗词、书画等赏析、评论中广泛运用的,是在赏析评论中得以检验、丰富和深化的。许多意象方面的思想都是学者们根据自己切身的创作体验概括、总结出来的,有着实践的基础。中国古代审美意象思想在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中不断被印证和拓展,增强了它的现实适应能力。其中既有中国古人审视审美现象的共识,也有中国古人个人的独特视角和独特领悟。因此,作为具体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的总结,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思想对古今中外的审美实践也有着适用和可借鉴之处,在今后的美学理论建构和艺术批评实践中同样具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面向当代的审美实际、艺术实践和美学理论建构,对审美意象思想进行当代阐释,使它符合当代美学学科建设的需要,符合艺术评论的需要,并启迪当代的艺术实践和审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