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的构建
宋继华1 马箭飞2 朱志平3 王静4 彭炜明1 陈晨1
1.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4.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职业中文教学逐渐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趋势之一。职业中文能力的培养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起着桥梁作用。鉴于目前职业中文能力培养面临着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难以同步提升、职业标准与中文标准难以融合的问题,本文基于认识论、方法论和技术表达的研究路径,提出了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分别从基础理论、领域界定、研制方法、表达与应用等几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以期为职业中文教学提供参考,助力国际中文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词: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职业教育;标准框架;国际中文教育;
西班牙中文教育本土化特征、动因与发展策略
李秋杨1 陈晨1 奥斯卡 · 费尔南德斯 · 阿尔瓦雷斯2
1. 天津师范大学 2. 莱昂大学
摘要: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可增强中文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西班牙中文教育本土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新汉学复兴助力高等院校中文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孔子学院因地因校制宜形成特色化发展、“三教”本土化提升中文教育品牌辨识度等方面。西班牙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初见成效,得益于语言价值、语言选择和语言政策在当地形成的良性互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应深度调研当地语言政策,了解实际需求;构建精细化本土师资培养体系;完善国际中文教育质量系列标准体系本土化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精准服务能力。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特征;动因;发展策略;
服务国际中文教育的词语搭配知识库建设
王雨1 肖叶1 荀恩东1 饶高琦2
1.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2.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摘要:搭配知识库是一类重要的语言教学资源,词语搭配知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然而专门服务国际中文教育的词语搭配知识库在规模和覆盖面上均有不足。本文基于针对性、常用性、规模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的构建理念,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难易度控制标准,采用了知识抽取相关算法,获得了140余万条词语搭配知识,构建了等级可查、难度可控、应用方便的国际中文教育词语搭配知识库。该知识库在自学、助教等典型教学场景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该知识库现已投入智慧汉语教学平台的建设中,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词语搭配;知识库;知识抽取;
论海外华语的文化遗产价值和研究领域拓展
郭熙 雷朔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摘要:新世纪以来,华语研究经历了正名、定位、事实采集、建库和发掘的过程,新成果不断问世,认识逐步加深,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格局。海外华语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也不单单是语言资源,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华语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缘—历史性和文化韧性,传承模式独特。重视海外华语的文化遗产属性,重新认识海外华语研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区域华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深化华语作为祖语的传承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服务,是未来海外华语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华语;华语属性;华语研究;文化遗产;
东南亚华语早期样貌考察与分析*—以《新国民日报》为例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文章对东南亚华语的来源及形成过程等作了简单梳理,指出目前亟需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国的早期国语为参照,从“一致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对早期东南亚华语的基本样貌作了初步描写,并从东南亚华语、普通话以及全球华语史等三个角度,简要阐明了东南亚华语早期样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东南亚华语;东南亚华语史;早期国语;
大华语视域中“向+NP+VP”结构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摘要:当前,“向妈妈说”“向他们交涉”等“向+NP+VP”结构在普通话中较为罕用,但仍然广泛使用于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代汉语中。本文在“大华语”的视域下,具体分析了这些结构,证明了这些结构源自早期现代汉语,而非介词“向”在华语变体中产生的新功能,然后从汉语史的角度,阐明了部分“向+NP+VP”结构的衰退或消亡,主要是由语法化过程中介词“向”的语义特征变化造成的。
关键词:华语;“向+NP+VP”结构;共时差异;历时变化;
试论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付义荣
汕头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无论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还是中国社会语言学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加强中国农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此类研究以中国境内的村、乡、镇等空间发生的社会语言学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事实记录、问题研究、方法研究与理论研究等。
关键词: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长三角区域语言服务竞争力指数评价与分析
任杰 王立非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摘要:本研究采集长三角区域语言服务业海量数据,采用六维度语言服务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对长三角一市三省的语言服务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语言服务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是江苏省,其次为上海市、浙江省和安徽省。六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如下:(一)江苏省的语言服务产业环境竞争力领先,其次是浙江、上海和安徽;(二)语言服务行业竞争力方面,全区语言服务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业态分布多元化,其中,江苏和上海的行业竞争力远超浙江和安徽;(三)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在语言服务规划、语言资源库建设、语言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方面领先于其他三省;(四)上海的语言技术服务竞争力强于江苏、安徽和浙江;(五)全区语言服务企业总体数量和产值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上海的语言服务企业竞争力最强;(六)语言服务人才竞争力方面,江苏与浙江高于上海和安徽。最后,本文总结研究结论,从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语言服务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竞争力指数;语言服务;评价与分析;长三角区域;
“语言特区”研究理念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兼谈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
刘彬1,2 覃业位3 唐仪2
1.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2.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3. 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语言特区”是基于特殊领域中的语言创新现象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基于这一视角的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充分说明了其对相关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理念的背景及基本内涵,然后结合语言特区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并展示了“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包括该语料库的语料搜集标准和标注规范、语料分类标准等),并指出该语料库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最后,文章结合当前研究和语料库建设的现状,对今后的语言特区研究进行了总体展望。
关键词:“语言特区”;基本内涵;现状与问题;语料库建设;
空间语义理解能力评测任务设计的新思路—SpaCE2021数据集的研制
詹卫东1 孙春晖1 岳朋雪2 唐乾桐1 秦梓巍2
1.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2.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评测任务(SpaCE2021)以判断题的形式呈现,包括3个子任务:(1)中文空间语义正误判断;(2)中文空间语义异常归因合理性判断;(3)中文空间语义正误判断与异常归因合理性判断联合任务。SpaCE2021数据集包含18000多道判断题,语料规模超过200万汉字。相较于传统空间语义角色标注及空间推理任务,SpaCE2021兼顾了语料的真实性、数据集构建方法的便捷性以及空间语义理解的挑战性,是中文空间语义理解专项评测领域新的尝试。
关键词:空间语义理解;空间语义异常;分类任务;空间语义句集;自然语言处理评测;